bat365在线平台网站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非辐射电压损耗的微观机理: 从二元到三元共混系统

发布日期:2023-08-07

报告人:陈先凯 教授(苏州大学)


时    间: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 16:00

地    点: 光电所楼309

邀请人: 杜晓艳 教授

报告摘要: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质量轻、柔性、易于制备透明/半透明器件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超过了19%。但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仍然远低于其他太阳能电池(例如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超过25%)。造成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更大的非辐射电压损耗。目前,领域内对非辐射电压损耗的微观机理缺乏全面且深入的理解。鉴于此,本课题组基于量子动力学理论,针对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开发了用于理解非辐射电压损耗微观机理的“三态”电子-振动动态新模型,阐明了非辐射电压损耗与给/受体共混物激发态电子结构及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指明了设计高发光效率的给、受体材料是减小非辐射电压损耗的重要途径。而且,针对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本课题组进一步将上述模型拓展为“多态”模型,揭示了第三组分对非辐射电压损耗的调控机制,提出了改进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的材料设计原理。

报告人简介:

     陈先凯博士201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导师:任爱民教授);2015~2020年在Jean-Luc Bredas 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20~2021年在Chihaya Adachi教授领衔的有机光电子中心任副研究员;2021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初加盟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任职教授,2022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海外)项目。长期从事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即有机电致发光和光伏材料)的结构-性质关系的理论研究。至今以第一、共同第一、通讯联系人发表文章30余篇,包括Nature Energy (2篇), Nature Materials (2篇), Nature Photonics (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 Advanced Materials (1篇)等;自2021年课题组成立以来,以通讯联系人在Nature Energy、Nature Photonic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6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相关成果被Science、 Nature Energy、Tech Xplore 等杂志或媒体作为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专题报道。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